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四川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圆满完成2025年度课题立项评审工作
发布时间:2025-08-25    阅读:

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为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服务四川地方文化繁荣发展及文化强省建设,8月21日至22日,四川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采用线上腾讯会议形式,召开了2025年度课题立项评审终审会。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旅融合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廖胜担任评审组终审组长,四川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智能科技学院分党委书记常荣教授主持开幕式。

项目评审终审会议

本年度课题立项评审工作严格遵循“两阶段递进”机制,确保评审流程规范有序。第一阶段为项目初评,评审专家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匿名活页评审,从研究价值、学术创新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等维度量化打分,形成初评意见,为终审环节提供重要参考。第二阶段为会议评审终审,五位评审专家提前1天深入研读分配的项目匿名活页,在终审会议中结合初评成绩与申报材料细节展开综合评议,通过集体研讨、表集体表决的方式,最终确定各类别课题立项名单。

会上,评审组组长廖胜强调,课题评审需牢牢把握三个核心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确保研究内容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恪守公开公平公正准则,全程严格执行匿名评审与回避制度,杜绝利益关联干扰;三是聚焦学术质量导向,优先支持对四川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新颖的项目。

评审组长廖胜致辞

评审秘书毕又文同步通报2025年度课题申报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本年度课题申报呈现“范围广、数量多、质量优”的显著特点:全省共有330份项目申报材料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初审环节,申报单位涵盖103所高校及科研院所。从项目类别看,重点项目申报17项、一般项目240项、自筹项目73项,结构分布与研究中心年度规划高度契合;从研究内容看,非遗研究、红色文化成为申报热点,名人文化、地方文献等领域亦有重要成果涌现,充分体现学界对传统文化资源的高度关注;从申报者学历结构看,硕士及以上学历申请者占比达 92.7%(硕士259人、博士47人),学术梯队专业素养显著提升。相较于上年度,本次申报在数量与质量上实现双重突破,彰显出四川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日益增强的学术凝聚力与行业影响力。

毕又文汇报项目申报情况

经过多轮严谨评审,专家组最终确定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自筹项目的立项名单,评审工作圆满完成。与会专家在总结环节指出,四川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课题申报工作已成为省内外高校开展区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平台,申报书质量连续三年稳步提升。根据经费预算、名额分配情况,最终通过“优中选优”的方式筛选出最具研究价值的项目。

项目立项复议与评议定级

会议专家总结

下一步,四川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将正式公示立项名单,同步启动立项项目开题筹备工作,推动研究成果更好服务于四川文化强省建设。

智能科技学院:毕又文

初审:唐学琦

复审:郭进

终审:常荣

2025年8月24日

成都校区(东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龙港路399号 /  成都校区(西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航天路29号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兴西街2号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版权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2002-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